首页 风暴怎么注册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风暴怎么注册 > 新闻动态 > 许世友想进剧场看戏, 看到徐向前坐在门口后, 连忙转身就走

许世友想进剧场看戏, 看到徐向前坐在门口后, 连忙转身就走

发布日期:2024-12-18 06:09    点击次数:82

1943年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一个普通剧场门口,上演了一幕令人玩味的小插曲。时任抗大校长的徐向前元帅静静地坐在检票处,而正要进场的许世友将军在看到这一幕后,立即转身离去。这看似简单的一幕背后,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与军事传统。从红四方面军时期就建立的上下级关系,到抗大校园里的严明纪律,徐向前以其独特的管理艺术,用最温和的方式化解了一个棘手的管理难题,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充满智慧的历史佳话。

抗大校长与将军学员的往事回眸

1936年6月1日,我党的最高学府红军大学在陕西省保安县正式成立。半年后,为适应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形势需要,红军大学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校址也随之迁至延安。

在这片黄土地上,抗大汇聚了两类特殊的学员:一是从前线战场归来的红军中高级干部,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林彪担任首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随着全面抗战爆发,林彪率军在平型关取得大捷后因伤赴苏联养伤,刘伯承也奔赴太行山区担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抗大的日常工作落在了教育长罗瑞卿同志的肩上。

随着学员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众多高级军官的加入,抗大亟需一位德高望重的统帅来主持大局。在这个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想到了正在陕甘宁晋绥联军担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的徐向前。

1943年春天,徐向前正在为部队讲解军事理论时,收到了一封来自贺龙的电报。贺龙告诉他,毛主席要见他面谈。徐向前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赶赴延安。

在延安的会面中,毛泽东向徐向前提出了担任抗大校长的任命。面对这个出乎意料的任命,徐向前坦言自己缺乏办学经验,更希望能继续带兵打仗。

毛泽东以林彪是黄埔四期生都能胜任校长为例,说服了作为黄埔一期生的徐向前接受这一任命。最终,徐向前同意试一试,李井泉则被任命为政委,与徐向前搭档。

在徐向前的领导下,抗大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12所分校,为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从1937年1月到1945年8月,抗大为我党培养了十万名各级党政军干部。

这些学员中,不乏陈赓、杨勇、许世友等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他们虽然身为学员,但由于在战场上建立的功勋和个性,给抗大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抗大剧场检票制引风波事

延安的文艺活动在抗战时期别具一格,抗大的剧场演出更是独树一帜。为了让学员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抗大经常组织文艺演出,这些演出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革命事业注入了文化力量。

抗大剧场是一座不大的建筑,但却承载着延安文艺的重要使命。剧场里经常上演话剧、歌剧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这些节目往往以革命斗争为主题,深受师生欢迎。

为了维持剧场的正常秩序,抗大管理层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检票制度。每次演出前,学员们需要提前购票,凭票入场,这看似简单的规定背后体现的是部队的纪律性。

但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一些学员仗着自己的军衔和资历,经常无票强行入场。检票员面对这些位高权重的学员,往往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情况在抗大蔓延开来,逐渐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有些学员认为,既然别人可以不买票进场,自己为什么要按规矩办事?这种心态导致剧场秩序日渐混乱。

问题很快引起了校方的注意,作为校长的徐向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看戏问题。这关系到革命队伍的纪律性,关系到抗大的校风学风。

管理层开会讨论此事,有人提议加强检票力度,有人建议增加惩戒措施。但徐向前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案:他要亲自参与检票工作。

这个决定在抗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徐向前不仅是抗大校长,更是威名赫赫的红军将领。他亲自坐在剧场门口检票,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延安可谓前所未有。

徐向前的做法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他没有用强制手段,也没有搞什么惩罚措施,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重申规矩的重要性。

检票工作开始后,徐向前总是提前到达剧场门口,和检票员一起工作。他并不刻意彰显自己的身份,就像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那样认真检票。

这种特殊的检票方式很快在抗大传开,学员们都知道校长亲自坐镇剧场。那些原本打算仗势欺人的人,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原本习惯了不买票的学员,开始主动购票入场。剧场的秩序开始好转,规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

徐向前的这一管理方式,展现了一位军事统帅的智慧。他没有用强权压人,而是用自己的表率作用,让规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遵守。

许将军顾全大局识规矩

1943年春天的延安,夜幕刚刚降临,抗大剧场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当晚演出的是新编歌剧《白毛女》,这部讲述农民翻身解放的作品在延安已经上演多次,但依然场场爆满。

许世友将军这天也想来看戏,他原本打算直接进场,这在以前是很平常的事。作为新四军副军长,他在战场上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很少有人会拦他。

许世友来到剧场门口时,发现气氛和往常不太一样。门口的检票处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老长官、现任抗大校长徐向前。

这一幕让许世友停下了脚步,他和徐向前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红四方面军时期。那时候,徐向前是他的上级,两人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虽然现在的许世友已经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但在军队体系中,徐向前依然是他的老长官。按照红军的传统,即便职务有变,这种上下级关系仍然需要恪守。

许世友站在原地思考了片刻,随后悄然转身离开。他的这个举动被周围的学员看在眼里,在场的人都明白这位将军是在用实际行动维护军纪。

这件事很快在抗大传开,许多人都在谈论这位将军的举动。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面对规矩时表现出的谦逊和自律,给抗大的师生们树立了榜样。

许世友的行为也印证了徐向前的管理智慧。徐向前没有直接命令或批评任何人,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大家自觉遵守规矩。

这种管理方式在抗大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即便是高级将领,也要按规矩办事。这不仅仅是看戏的问题,更是军队纪律性的体现。

后来有人问许世友为什么要转身离开,他说这是对老长官的尊重,也是对革命纪律的坚守。在革命队伍中,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红军的优良传统。

这个故事在抗大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生动的教材。它告诉人们,革命队伍讲究的是服从和纪律,无论职务高低,都要遵守组织的规矩。

徐向前和许世友这对老长官与老部下的互动,展现了革命军人的风范。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纪律。

这个看似简单的检票故事,实际上反映了抗大的教育理念。在这里,不仅要学习军事技能和革命理论,更要培养革命纪律性。

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抗大的纪律建设有了新的提升。学员们明白了,革命军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更要有严明的纪律观念。

军纪传承永存革命精神

这个发生在抗大剧场的故事,在延安迅速传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通过这个事例认识到了红军的优良传统。

抗大的教育工作者把这个故事编进了教材,作为军事教育的生动案例。在课堂上,教员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讲解什么是革命纪律,什么是军队传统。

徐向前和许世友的故事,也成为了延安整风运动中的典型素材。毛泽东同志在多个场合提到这个故事,称赞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

1944年春,抗大举办了一次全校性的军纪教育大会。会上,徐向前特别提到了这件事,他把这种管理方式归功于红军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随着抗大规模的扩大,这个故事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的分校。许多分校也效仿这种管理方式,以身作则地维护纪律。

在抗大十二所分校中,这种以身作则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校领导们纷纷走出办公室,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许世友后来在新四军的战斗中,也把这种纪律观念带到了部队。他要求部队官兵严格遵守纪律,不能仗着军衔和资历破坏规矩。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故事又随着抗大学员们的分散,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在解放战争时期,这种严明的纪律作风帮助我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和许世友都成为了开国将军。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但都保持着当年在抗大形成的优良作风。

五十年代初,全军开展整顿作风运动时,这个故事再次被提起。军队的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它作为典型案例,教育官兵要继承和发扬红军传统。

六十年代,全国掀起学习解放军的热潮,这个故事被写进了中学课本。学生们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了革命军人的优良品格。

七十年代末,许世友在一次军队会议上回忆起这段往事。他说,正是这种严明的纪律,铸就了人民军队的钢铁长城。

八十年代,军队院校的教材中仍然保留着这个故事。新一代的军人通过这个故事,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

这个发生在延安时期的小故事,穿越时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看戏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革命传统和军队纪律的永恒教材。

现在,这个故事依然在人民军队中流传,成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告诉我们,军队的强大不仅在于武器装备,更在于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传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